当前位置: 首页(Home) > 新闻中心 > 正文

第六届语言测试与评价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办

【来源:专委会秘书处 | 发布日期:2021-11-01 】

第六届语言测试与评价国际研讨会于2021年10月15日至17日在上海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测试与评价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和上海大学主办,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外语测试与教学》编辑部协办。会议主题为“语言测评与教学的融合”,来自国内外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各类学校、研究机构、教育考试机构的近300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或线下会议的形式参加了本次会议。

部分线下参会代表合影

10月16日上午的开幕式上,上海大学副校长聂清和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尚新教授代表东道主分别致开幕辞和欢迎辞。

上海大学聂清副校长(左)和外国语学院尚新院长(右)分别致辞。

本次会议在10月16日上午和17日下午共安排了五个主旨报告。国际语言测试协会主席、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的Sara T. Cushing教授在报告中回顾了语言课堂适用的形成性评价技术,包括语料库语言学和自动反馈等针对写作结果的技术,眼动跟踪和击键记录等针对写作过程的技术,以及适合课堂适用的简单技术。专委会会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刘建达教授介绍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相关政策,并结合其教学实践演示了形成性评价的要素及其在课堂上的实施方法。亚洲语言测评协会会长、专委会副会长、上海大学金艳教授阐述了考试细则在大规模考试和课堂测试中的作用,并分析了考试细则对考试效度论证和改进考试的反拨作用。专委会副会长、北京语言大学王佶旻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赵宁宁副教授介绍了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现状,详细探究了“双减”政策下语文学习质量监测的方法、路径与走向。专委会常务理事、华南师范大学黄丽燕教授则报告了关于中国高考英语读后续写任务认知效度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考生在综合写作测试中的认知加工机制。

主旨发言集图(上排自左至右:刘建达教授、金艳教授、黄丽燕教授;下排自左至右:Sara T. Cushing教授、王佶旻教授)

10月16日下午和17日上午共安排了6场专题研讨会和8个分论坛。专题研讨会中,专家学者们从教学视角探讨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享了诊断测评考试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对接研究,并分析了语言教学中的教师评价能力发展。分组报告中,专家学者们围绕课堂语言测评、诊断性语言测评、语言标准及其应用、在线语言测评、教育评价改革与语言测评等议题展开讨论交流。此外,10月15日安排了4个会前工作坊,主题包括:基础阶段学习者形成性评价、学习评估的手段与验证技术、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在语言测试中的应用、基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考试解读及自评设计。

10月17日下午的闭幕式上,刘建达会长代表专委会感谢会议承办方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并表示本次会议线上线下学术氛围浓厚,参与度高,效果极佳,展示了主题丰富的高水平学术成果,体现了语言测试与评价近年的成就。黄丽燕教授代表第七届语言测试与评价国际研讨会承办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向与会代表发出了2023年在广州相聚的邀请。